在日常生活里, 消费无处不在
从日常的柴米油盐
到假期的旅游出行
消费行为串联起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经济领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数据宛如一面镜子
也映射出市场的冷暖、行业的发展
你是否好奇:
我们熟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那些蓬勃发展的新型消费模式
又如何被纳入统计范畴?
展开剩余76%还有,为啥我们在外地的消费
本地社零数据里却不能体现?
这些围绕社零统计的热点问题
都将在接下来的推文中
逐一为你解开谜底
今天开讲第一期
社零统计指标大盘点
帮你轻松迈入社零统计的大门!
消费统计指标有哪些?
这些指标是如何统计的?
按照国际统计惯例,结合国情实际,国家统计局建立了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反映消费运行的统计指标体系,不仅包括最终消费支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还开创性地建立了服务零售额指标。
最终消费支出反映居民和政府的总体消费规模,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之一,体现消费需求在最终需求中所占比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利用相关资料经过国民经济核算得到。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买方”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平均水平和增长变化情况,通过住户抽样调查得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卖方”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和餐饮消费市场的运行情况,通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单位全数调查与限额以下单位抽样调查,并辅之以科学测算得到。
服务零售额从“卖方”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消费市场变化情况,利用服务业统计调查数据、部门行政记录资料和相关社会大数据进行综合测算得到。
这些指标有着不同的定位作用和调查方式,从不同角度观测和反映消费发展情况。
消费统计指标真不少
你都分清了吗?
让我们用一张 思维导图
更清晰地了解一下吧~
(点击查看大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什么作用?
是怎么统计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在服务宏观决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
一是反映国内消费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地域分布情况
二是反映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对实物商品(包括餐饮服务)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
三是反映经济景气状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消费品零售活动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和个体经营户,以及其他行业法人单位附属的从事消费品零售活动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调查对象按照规模划分为限额以上单位和限额以下单位两个部分。
在普查时期,限额以上单位、限额以下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开展全面调查,个体经营户实施抽样调查;在常规调查中,限额以上单位每月进行全数调查,限额以下单位开展抽样调查,并辅之以科学测算。
来源:统计微讯
发布于:北京市